3月31日,由北京市公衡律师事务所联办的2025年全国首场“穿墙引线让爱回家”亲情拓展营活动在福建福州举办。
“爸爸,我考上大学那天,你一定要回家!””我想和爸爸拍一张真正的全家福,六个人都在。””同学说我爸是犯人,我就把脸埋进冷水里……”
十岁女孩将脸浸入「刺骨」的水中,试图用冷意冲刷同学的讥讽;妻子攥着「癌症」诊断书,在治疗费与学费的天平上颤抖;凌晨三点,母亲听着被窝里儿子的啜泣,转身搂紧「自闭症」女儿——这些被命运撕裂的家庭,用单薄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锤。当户口本上“父亲”一栏成为空白,高墙内外,等待与救赎的故事悄然生长。
红苹果活动拓展营现场
01 当蛋糕遇见铁窗:眼泪浇灌的重逢
3月31日,榕城监狱的生日歌穿透森严铁门。红苹果公益特制的蛋糕前,服刑父亲颤抖着将女儿欣欣(化名)拥入怀中——这是他们十年来的第一个拥抱,也是父亲为女儿过的第一个生日。当欣欣将蛋糕喂进父亲口中时,一滴泪坠入奶油,融化了一堵无形的高墙。
这场名为“穿墙引线·让爱回家”的亲情拓展营,让19个破碎家庭重聚。父母的手抚上孩子长高的身躯,妻子的目光重新描摹丈夫的轮廓。国歌声中,福建省榕城监狱党委书记曾庆友致辞:“亲情是改造路上最温暖的力量,当法治的理性与人性的温度交织,迷途者终将找到归途。”
红苹果活动见面会现场
02 从刺痛到微光:被缝补的亲情纽带
活动背后,是「司法、学术与社会」的多方联动。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福建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等机构全程指导,33名志愿者、58位家属(含33名未成年人)与19位服刑人员共同书写温情篇章。
福建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林培春全程参与活动,他表示:“高墙内的改造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情感的唤醒。‘穿墙引线’活动让我们看到,亲情的联结能激发出服刑人员最深刻的自省与向善动力。”
作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核心推动者,林培春高度评价了红苹果公益“穿墙引线”项目的实践价值,指出此类活动“让司法体系与社会关怀形成合力,为服刑人员架起回归社会的‘心桥’”。他强调,未来将持续深化“监狱+公益”协作模式,通过常态化亲情帮教与心理干预等举措,推动教育改造工作更具温度与实效,“每一滴眼泪、每一次拥抱,都是重塑灵魂的契机”。
“这些孩子不是‘犯人的子女’,而是需要被阳光照耀的幼苗。”福建省关工委副主任肖新建强调。作为福建省关爱工作团品牌项目,“穿墙引线”已为数百家庭搭建桥梁:心理援助让孩童挺直脊背,亲情会见让服刑者重燃希望。
03 高墙内外:救赎的双向奔赴
活动中,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被反复提及。六口人第一次完整地站在镜头前,母亲红着眼眶呢喃:“这张照片,我等了七年。”
会场内,自闭症女孩小月(化名)紧握父亲的手,哼起断断续续的儿歌;墙外,志愿者为癌症妻子链接医疗资源,助学计划悄然启动。正如红苹果公益创始人林敏明所言:“我们缝补的不仅是亲情,更是一个个摇摇欲坠的人生。”
自闭症女孩|福建法治报陈晓蓉拍摄
04 法治与温情的协奏曲
当监狱的法治之光与社会的善意暖流交汇,每一份等待都被赋予救赎的重量。活动现场,学者与司法工作者展开研讨:“现代刑罚文明不仅需要铁律,更需唤醒人性的良知。亲情的温度,正是最柔韧的改造力量。”
活动落幕时,一位父亲说道:“女儿的眼泪洗掉了我的罪孽,从今天起,我要让刑期变成学期。”或许,这正是“穿墙引线”最深刻的意义——再冰冷的高墙,也挡不住爱与希望破土而生。
后记 PUBLIC SERVICE
19个家庭,77段人生,在三天里被重新点亮。当铁门缓缓关闭,那些紧握的手、含泪的笑,已化作高墙内外的星火。
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言:“救赎从不限于一人一墙,它是一场关于爱与宽恕的永恒传递。”
点滴力行 从行善做起
今天我们努力的一小步 也许将成为改变孩子人生的一大步
烛光虽小 也可以照彻长夜
在日后的工作中,公衡律所将继续携手红苹果公益,进一步加强与各类公益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加支持服刑人员亲情活动,帮助服刑人员化解顾虑、打开心结,为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奉献公衡律师力量。
公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