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漏雨淹了家,物业该不该赔?
律师解读法律责任与维权要点
作者:康瀚予律师
近日,多地暴雨频发,不少顶层业主遭遇了“水患”——屋顶漏水导致室内墙面剥落、家具损坏,甚至电器短路。当业主带着受损清单找到物业时,却常常得到“天灾不赔”“房屋老化不归我们管”等回应。“物业到底要不要为漏水损失担责?” 这背后涉及法律义务、合同约定与责任划分的复杂问题。今天,我们从法律角度为您厘清关键争议点。
物业是否担责?核心看这三点
1. 物业的法定义务:公共部位维护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942条,物业服务人应当“对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共有部分(如屋顶、外墙、管道等)进行维护、修缮、管理”。屋顶属于全体业主共有部分,物业若未履行定期检查、维修义务,导致漏水损害业主财产,可能构成不作为的侵权责任。 举证关键:业主需证明物业存在“未及时修复已知隐患”或“长期未履行检查职责”的过错。 例如:物业曾接到业主报修却未处理; 公共维修基金充足但物业拖延修缮; 其他业主反映过屋顶渗水问题,物业未排查。
2. 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是否有“防水承诺” 若物业合同中明确约定“负责屋顶防水层维护”或“因公共设施问题导致的损失由物业承担”,则业主可直接主张赔偿。反之,若合同仅笼统约定“常规维护”,法院可能结合行业惯例判断物业是否尽责。 注意:部分老旧小区物业可能以“房屋自然老化”为由推责,但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物业仍需对共有部分进行“必要维护”,不能完全免除责任。
3. 不可抗力与业主自身责任的排除 以下情况物业可能免责: 极端天气(如特大暴雨):若漏水因“百年一遇”暴雨超出屋顶承重能力,可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业主私改房屋结构:如业主自行破坏屋顶防水层,责任需自行承担; 房屋质量问题:若漏水因开发商建造时防水未达标,且已过质保期,业主可能需通过维修基金解决,而非追究物业责任。
真实案例参考:法院如何判?
案例1:物业未修复已知渗漏,判赔 案情:某小区屋顶多次渗漏,业主向物业报修,物业答复“等维修基金审批”。暴雨后漏水造成业主损失。 判决:法院认为物业未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加盖防水布),存在明显过错,应赔偿损失。
案例2:房屋老化+不可抗力,物业无责 案情:30年房龄老小区屋顶防水层自然老化,暴雨强度超历史记录,业主索赔被拒。 判决:法院认定属“自然损耗+不可抗力”,物业已尽合理管理义务,无需赔偿。
业主如何有效维权?
第一步:固定证据 拍摄漏水现场、受损财物照片/视频; 保存与物业沟通记录(如微信、函件); 委托鉴定机构评估损失金额及漏水原因。 第二步:协商或投诉 依据《物业管理条例》向物业书面索赔; 向街道办、住建部门投诉物业不作为。 第三步:起诉维权 案由: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被告:物业公司(如涉及开发商责任,可追加为共同被告);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65条(过错责任)、第942条(物业义务)。
预防建议:如何减少漏雨风险?
业主层面: 定期自检屋顶防水层(尤其是房龄超10年的老房); 购买家庭财产险,覆盖“自然灾害导致的室内损失”。 物业层面: 将屋顶检查纳入季度维保计划,留存巡查记录; 公共维修基金的使用应透明化,及时修缮老化设施。 社区协作: 成立业主监督小组,参与物业考核; 暴雨预警时,物业应提前检查排水系统并通知顶层业主。
权责分明,才能避免“漏财又闹心”
顶层漏水纠纷的本质,是物业义务边界与业主权益的碰撞。物业并非“万能兜底方”,但需在合理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责;业主亦需避免“甩手不管”,共同维护居住安全。若您正面临类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结合具体证据制定维权策略。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及时行动,才能守护自己的家园。
物业相关法律事务咨询:物业法律事务部李主任 13178997707
康瀚予
北京公衡(海口)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康瀚予律师,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专业,于2023年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于2025年取得律师执业证。
擅长处理民商事诉讼及行政案件,涵盖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股东权益纠纷、房屋租赁争议、买卖合同纠纷、保险合同争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及行政行为争议等领域。
声明: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公衡(海口)律师事务所意见或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公衡公益 | 公衡开展“民法典护航残疾人权益”线上公益普法讲座
公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