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联系电话:010-85765045 周一至周日,上午9点至下午6点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万科时代中心·十里五层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万科时代中心·十里五层

专业共建 || 钱卫清:法律养生——律师服务新思维

【公衡——为每一位客户和律师提供定制服务】

【Gongheng – provide customized services for every client and lawyer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公衡给大家做分享。公义、平衡是公衡的战略目标,公义、平衡也是法律智慧的呈现,未来公衡律所会在中国律师界呈现非常好的发展,首先祝贺、祝福公衡律师。

第一部分:什么是法律养生?

《法律养生》这本书是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法律养生是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健康、肉身养护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会提出法律养生?与我的经历有关。

我做过20年法官,从基层法院走到最高院,之后出来做律师。年轻时下放农村、参军自卫反击战、求学,从县里走到北京,求学和执业的经历比较丰富。

在律师执业过程中,也代理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案件,在与企业家、官员等客户的交往过程中发现,所有的法律危机和法律风险的从出现到被法律完全否定,实际上是生命形态的堕落。追根溯源,是生存发展的状态与法律相悖离。当今社会也有社会病,人的行为脱离道德约束,触犯法律规定。

行为导致结果,行为如何产生?在我担任一些高校总裁班的讲师时,如果和企业家交流法律风险、法律危机,要做好合规管理的时候他们往往听不进去。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身体不健康是不是要养生?行为不健康是不是也要养生?行为不健康如何理解?

人的生命有两种不同的呈现状态。一个是我们的肉身,吃五谷杂粮,符合自然规律,健康的活在世界上;另一个是我们的无形生病,看不到摸不着,却是客观存在的。我把无形生命抽象出来,也就是行为所形成的周边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无形生命。

为什么说关系是无形生命?单个人是无法生存的,要与他人合作,参与组织和各种关系,在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生存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而无形生命就是生存发展过程中所有关系的呈现。

企业的经营管理、融资上市等商业行为遭到法律的否定,实际上是无形生命生病,企业行为偏离了法度,没有过有法度、有底线的生活。企业不论是经营或是生产发展,所有的行为最后要由法律来判断和买单;企业家不论多么风光、财富多么巨大,名声多么显赫,最终也是由法律来衡量和买单。所以企业和企业家要有无形生命的养护意识。

法律养生理论把肉身养生的方法放在行为上,行为如何评判?企业如何决策、运营有无规则、企业家个人行为如何以及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在这个角度和企业家交流,更容易被企业家所有接受。

法律是保障,是行为的尺度,企业家对法律的认知不一样,对法律敬畏的程度也会不同。改革需要突破,企业通过突破现有法律规定,不断创新,用冒险获得利益,久而久之形成惯例。在改革开放初期,也许这种行为是有效的,很多结果是不显现的。但现在法律制度更为规范,制度更为完善,生存和发展逻辑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规范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法律,就容易遭受灭顶之灾。

我们通过案件代理和与企业家的大量交流,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无形生命。无形生命最终要落脚到法律上,接受法律评判:首先是一般的行政违规违法,二是民商事法律规范,包括诚信原则,合同契约,商誉名誉等,这些过程都可能遭致法律纠纷,被追究法律责任;最坏的就是刑事追究,触犯与企业相关的犯罪,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企业家被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法律养生的思想方法,建立企业的合规理论。用法律的理念、法治的思维,法律的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企业、企业家、员工的行为。

所有行为形成的无形生命的状态是动态的,与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相关联,与企业家的认知能力相关联,与企业家个人的欲念相关联,并最终呈现在企业的行为上。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提出行为要合规合法,就要对内心的欲念、贪念要有所规范。法律养生实际上就是用心法养护企业的价值观,养护对法律的认知,法律养生是企业家心态的养护。

养生的提法,乍听与法律不相关,法律规则是社会运营的管理,是国家意志,是公民行为准则。法律养生养护的是心灵和行为,养护的是对法律的亲近感,对法律的敬畏,消除对法律的误解和误判。

通过养生思维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企业家对法律的认知。一旦认知不明确,存在侥幸心理,因果关系就会呈现。有些因果关系并不是当下显现,比如说现在看倒查官员受贿犯罪,行为造成的因,形成最后的果。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就是要过有法度的生活,在法度之下获得自由。

有了这样的思想体系,律师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把其中的关系找出来,像一个医生一样为企业体检,找出企业的问题。从结果倒推,排查企业行为是否有问题,有哪些是不健康的,原因是什么,行为习惯是什么。

用这种分析方法和企业交流,对于律师来说是思想武器。很多企业家往往遇到问题不可收拾了才找律师寻求帮助,实际上是没有形成对法律的认知,没有形成法律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律师通过这种方法与客户交流,直指客户痛点譬如制度安排、企业决策、企业家个人的道德、名誉商誉等演变而来的法律危机。

律师相当于用法律的思想武器,精准切入,解决企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出了问题打官司。由此,律师服务可以延伸到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实际上是把法律体系植入到企业发展全过程。

这里提到的法律体系,不是通常意义的各个部门法,而是依据企业发展,将法律条文背后的法理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符合企业成长的法律思想体系,由此去探究和运用法律条文后面的法理的艺术。

中国的法律与西方不同的是,融入了情理法。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纷争其实就是情理法没有协调好而出问题。公衡追求公义平衡,平衡也是情理法的平衡,是有智慧的。很多当事人之间,有情义的话,就不会讲理,讲理讲不通才会进入到法。法律服务不应该是律师唯一的产品和途径,将法律的逻辑体系变成思想方法和工具,形成情理法的系统,服务过程中综合运用情理法的平衡才是律师解决问题的武器。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提升律师服务的水平,如果律师服务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逻辑体系,很难长久拥有客户。

所以说法律养生不是养护身体的健康,而是养护无形生命的健康。无形生命的健康是用情理法相融合的思维方式、理念方法形成的独特法律思想体系来养护的,有了思想体系,律师的思想才有力量。

律师有什么?读了几年书,手无缚鸡之力,,没有资源和金钱。律师最高的价值是思考力、整合力、服务力,这种无形力量是无限的也是看不见的,却比看得见的财富和平台更有力量。每个律师都是一个思想库、能量场,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服务的思想之源。

思想才是最有力量的,当今世界知识爆炸、贬值,社会发展变幻莫测,如果有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在这里不普及知识,而是提示一种法律智慧,法律智慧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力量,不断拓展,不断碰撞形成能量场。律师的思想最有价值的还有一点,是无中生有,是可以实操的。

律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可以将不相关联的资源通过法律关系形成巨大的可以合作的能量平台。法律养生从一个点来提示律师的法律思维不同于公检法部门。律师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是要让客户的无形生命健康的。

之前代理的案件中有个女企业家与北京郊区某村签订协议,开发土地,损失四千多万,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已经下定决心要用上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她过来以后,整个人已经非常扭曲,只能先疏导她,再寻找法律的救济途径。最后我们给她提供了一个方案,客户是很满意的。律师不仅仅是法律的解读者,也要会读心,是心灵的工程师,要能找到客户内在的焦点、痛点,来化解客户的问题。这是思想方法的问题。

当时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还在北大和中国养生学会来探讨论证法律养生是否成立。国内的养生专家、包括心灵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等领域专家参与了,一致认为法律养生是站得住的,一直认为这是法律文化中的方法,法律养生是可行的。

第二部分:如何用法律养生的方法来开拓业务

我从1999年开始做律师,到现在超过了20年。在这个过程中,打造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顺势、顺时、顺人地构建服务体系?虽然在做律师之前,已经做了20年的法官。从基层到最高院,民事、刑事、商事,身经百战。但是我对做律师毫无概念,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客户从哪里来?

当年经过三个多月的闲置,什么事都没干,专门看书,调研市场,之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判断找到了在当时来看非常重要的法律业务:国有企业改制。

我在最高院的时候是一直参与国企改制的司法调研,所以当时感觉企业改制将面临新的机遇。2002年、2003年国有企业改制,通过法律关系的重组,民营企业介入到国企。我根据在最高院调研的思路,形成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方法》这本书,提出了改制的法律方法。改制涉及了所有的央企、国企、民企,当时成体系的思路方法,我们及时总结了法律方法,实际上也就是是五种关系的变更。比如国有控股、独资等主体变更,投资人介入,职工问题包括买断工龄、持股关系,与政府的关系……通过法律关系的变更重整,改制就非常清晰。

图:钱卫清律师

当时《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方法》这本书非常畅销。后来,我基于这个切入点参与了国有改制的一些法律的制定,后来不断形成更为完善的法律服务的思想方法和体系,参与各种项目。比如中央企业主辅分离,各大国企改制实操等。在一次中央企业的招投标中与大成相遇,加盟大成,建立了改制团队。当年大成的改制服务团队变成了中国律师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这种是通过从理论入手,从法律方法入手,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形成法律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

从国有企业改制之后,我们迅速进入了民营企业的服务。

当时做的最好的是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案件。案子历时两年半,之后娃哈哈收购了法国达能51%的股份,宗庆后成为首富。这个事情的起因是宗庆后将娃哈哈商标用于自己的非合资公司。宗庆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一个体系,也是用娃哈哈的商标。当时商标作价一个亿卖给了法国达能,双方没有约定清楚非合资企业能不能使用商标。由于宗庆后在使用商标过程中造成了一些问题,对方要求强制要求收购娃哈哈49%的股份。当时宗庆后确实认为自己有过错,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甚至到央视去认错。我当时一听就认为不是这么简单,介入案件以后,发现宗庆后的违约行为实际上是双方约定不明造成的。

当时最大的争议是非合资公司每年有10个亿的利润,法国达能能不能分享。我们介入这个案件后,协助宗庆后在法律上论证违约责任中的权益,以及法国达能存在的违约,启动了小股东诉讼。最后通过舆论战、法律战、政治战,道德战,形成了完整的多方位的服务模式。在双方高层的斡旋之下,最终在法律上、舆论上作出了努力,迫使法国达能放弃了对合资公司的收购,娃哈哈成功收购了达能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

当时在中国民族品牌中,唯一没有被国际跨国公司收购的就是娃哈哈。之前的光明乳业等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公司,要么是被全部控股,要么是收购,最后只有娃哈哈反向收购成功。之后我们写了一本畅销书《生死之战》把整个事件呈现。通过这种对企业的服务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

我们对企业做服务的时候不单纯就事论事,面对的企业的都方面诉求打造团队的服务能力。当时面临的难题首先是公关之战、媒体之战,国内主流媒体一哄而上纷纷指责宗庆后侵犯知识产权,丢了中国人的脸,过河拆桥。我们全面研究后,当时写了很多的评论文章、澄清事实,与我们合作伙伴和君创业的李树一起,在央视进行媒体公开宣传,将不利的舆论掰回来。这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是对律师的考验。

法律是律师的基础和绝活,但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其他能力,扩展服务空间。尤其当下,舆论战、法律战、道德战所延伸出来的事件各方的对决,非常考验团队作战的能力,考验整合资源的能力、传播的能力。如何将一个事件聚焦在法律之上,用法律语言来论证,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将服务产品最大化,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是律师未来要下功夫的一门功课。

当下比较热门的是最高检在刑事领域牵头的合规管理。企业合规管理实际上就是法律养生思维的整合,以此来构建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

目前,大量企业的合规目前还停留在形式合规。不久前有个案子,有家企业合规做的比较好,法律保障体系和管理模式做得完备。后来涉及到的企业犯罪,在检察院的审核过程中,最终认为企业制度在法律上合规,企业没有犯罪的故意,免除了企业的法律责任。这个案件是标志性案件。企业会更有动力做法律合规。

法律养生就是及时检测治疗,及时预警、防控、形成风险应对机制,形成企业的法律文化。减少法律风险发生,改变不良行为,风险发生后有完备的方法和抗辩理由。

最高检推出这个制度,对律师来说是方向和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要看律师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法律方法,比如运用法律养生就是评估和检查方法。

用法律思维体系来做合规管理的制度构建,自然而然有了方法。例如做企业改制提出改制的方法就是五个法律关系的变迁。这是律师的绝活儿。

同样道理,合规管理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法律文化的重构,之前的企业的法律文化仅仅一个法律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管理而已。现在这种单纯的合同管理要上升到大法务,上升到企业的法律文化的建设。法律文化就是要有法律养生的思维方法,法律的战略和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的重整和构建。我们一定不要将法律狭隘的理解。

当今社会法律战争是非常重要的战争领域。所有的战争都是舆论先行,国际规则的法律之战再到文化之争。整个国际法体系之下,我们要懂得如何获得最有利的法律地位。 

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企业要走远,能够发展形成品牌,需要企业的法律文化。我们律师就是要构建法律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产品是什么、知识产权战略是什么、大数据战略是什么?要对企业做好法律思想体系的建设。这是合规的第一个首要内容。

第二要把企业所有的问题纳入大法务的体系。所谓大法务,包括民事、刑事、规章、国际条例等,企业制定的制度要贯通于企业的管理策略、重大决策、战略规划、员工保障以及上下游链条关系,将大法务贯通到企业全流程。

第三是合规管理如何有所侧重?根据企业的类型,找出核心问题,比如科技公司的数据如何管理?针对不同企业的核心点制定专项的法律服务。

第四是企业遇到问题如何应对?包括风险预判、风险防范、危机处置。危机应对包括合同风险、诉讼风险、仲裁风险,还包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当下造成企业危机往往是从很小的点开始的,比如员工或者高管的不当言论引起网民围攻,引起竞争对手的抹黑,上升到舆论、政治的角度,变成舆论焦点,这对企业是致命的。这对律师服务是一个考验。

所以合规管理就是要找到引发合规风险的内在逻辑。是因为内在制度的问题,还是执行人员的问题,或是企业家对法律本身的惯性认知。现在的合规如果还是停留在表层、根据法律条文制定个制度,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我们要解决的是核心问题是要根据法律养生的逻辑体系来分析为什么会得病?得了重病是什么原因?是文化基因的问题、还是企业对法律的错误认知问题、还是制度构建缺陷问题、还是执行中的监督不力全责不明?尤其是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不是有问题。是过去靠政府资源形成的盈利模式,利用行政权力来获得资源,这从根本上就是错误。这是企业的基因问题。盈利模式剑走偏锋,实际上是咎由自取。

我们在为企业服务中一定要看到内在的逻辑,如果企业完全背离了法律的基本原则的话,甚至可以放弃这种服务。这几年律师为P2P、非法融资做了法律方案,往往把自己搭进去,律师也要做好自身的风险防范。

方法体系非常重要,合规管理要有方法体系,如果没有方法和逻辑的制度规范,制定出来的合规是没有用的,是不能实现的。

律师手上有工具箱,关键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怎么用。这就是思想方法,有内在的逻辑,我们要看到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东西。人的认知模式是有限的,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是有限的,包括未来的趋势,我们就是要想办法看到它。

怎么来看?是分享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部分:当下律师业发展的趋势,面临的困境

现在社会处在巨大变迁的过程中,国内外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很难预测和躲避。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中国面临制度改革,商业逻辑改变。尤其是律师服务很快会迎来巨大的挑战,很多行业一时间消亡。

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因此律师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力、预判力,形成品牌,形成别人不可替代的独门绝技。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制宜。我们要看到过去和未来。未来在哪里不知道,但是永远在变化,永恒的变,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提升认知水平。

当下信息爆炸,所有的法律知识很快就会过时,知识太容易寻找,我们要寻找的是智慧和方法,提升认知水平,搞清楚事情背后的逻辑。

如何构建认知模式?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重整价值观,看待世界的方法要改变,从整个宇宙看待人的有限性。从更高更远的地方去看待整个地球的生态和时代变迁。然后再来注重行业、律所、个人品牌如何打造。要有长期的规划。

律师是个手艺人,就像牙医、厨师。也好比写书法,每天临摹,每天有所不同,有所进步。做律师同理,当下是提升认知,构建认知体系,不要被带偏,树立好的价值观,追求公义。

律师通过法律知识,为客户创造价值,顺便让自己成功。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不需要去追,而是做好自己,用长期主义,合作形成合力,品牌效益自然而来。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力、服务力,对行业的理解力,从而形成不可替代的品牌。是长期主义,不断关注领域做细做透做通。

例如我们大成的文博团队,十年磨一剑,从收藏家视角切入,通过整合参透市场乱象,参与文物法的修改、地方法律法规的修改,提出系列解决方案,参与国家智库政策的制定,通过为收藏家维权,为国家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服务,形成整套文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政策走向、法律保障、律师服务的思想方法。

律师在其中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搭建平台,参与规则制定,参与项目的法律服务,可以为博物馆升级、为文博产业市场化金融化提供服务,与地方政府合作,与文旅项目提供资源和平台。例如我们大成搭建了一个文博交易的服务联盟体系,联合交易所,评估机构、鉴定机构、区块链技术服务公司等,开拓服务模式和范围。只要我们善于合作,完全可以将法律的理念方法形成一个思想武器,这是进入任何行业的利器,是跨界打劫。

任何行业都需要法律、规则、安全。这里为大家打开一个思路,律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又是无限的。我们背靠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精准的服务模式,有合理的战略规划,有可以验证的合作模式,有共享的平台,将律师的品牌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公衡未来也会在优秀的青年律师们的努力下成为中国律师界顶级品牌。

感谢公衡的邀请,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谢谢!

      作  者  信  息          

钱  卫  清 律师

━ ━ ━ ━ ━

钱卫清律师执业二十多年,先后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客座教授,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制研究所、跨国商事法律研究所;曾担任多家央企集团改制顾问,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数家文博机构首席律师,法律顾问。

主要执业领域:重大商事争议解决、企业改制、破产清算、公司治理、国有博物馆混合所有制运营创新、艺术品金融法律风险防范、文物保护政策研究、文博领域相关法律服务等。

欢迎投稿

▌稿件主题:

可涉及:

  律师行业:观察和分析法律服务产业的趋势与动态

  律师经验:实务经验总结、从业心得和人生感悟

 干货分享:对律师执业实用性较强的干货类文章

▌投稿方式:

文字以Word、图片以JPEG形式发送至投稿邮箱:

【branding@gonghenglawyer.com】

如需加开“白名单”或有其它需求,请在邮件中注明,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公衡律师事务所立场,亦不应当被视为出具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

立足专业   打造精品

扫码了解最新招募政策

扫码了解最新律所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010-85765045

法律咨询热线:400-636-1018

联系邮箱:hr@gonghenglawyer.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万科时代中心·十里五层

公衡动态